top of page

【鳳凰講座】 楊泮池院士談「臺灣生醫產業發展機會」

文/孟慶慈、圖/翁進忠


楊泮池院士擔任成大鳳凰講座第二場講者 談臺灣生醫產業發展機會


後疫情時代、高齡社會等因素,全球生醫產業前景大為看好。中央研究院院士暨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接受國立成功大學「鳳凰講座」邀請 5 月 17 日蒞校演講,他以「臺灣生醫產業發展機會」為題指出,臺灣生醫產業的機會在於將智慧醫療走向全世界,以臺灣做為首發市場,法規驗證接軌國際、輔導業者取證,落地應用等,配合新南向政策,拓展國際市場。


沈孟儒校長推崇楊泮池院士為臺灣精準醫療始祖


沈孟儒校長致詞感謝楊泮池院士在百忙中撥冗,擔任成大鳳凰講座第二場講者。沈校長推崇楊院士是臺灣精準醫療始祖,以肺癌為模式,做出許多個人化診療、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也將醫學與臺灣最強的資訊與通訊技術(ICT)連結,大力推動臺灣智慧醫療。「虛懷若谷」是他對楊院士最深的印象,當自己還是實習醫師遇疑問,楊醫師都仔細說明,其成功不是沒有原因。 

 

楊院士認為,生技醫療會是臺灣電子產業外的另一座護國神山。臺灣電子五哥(指五家台灣代工製造大廠:廣達、緯創、和碩、仁寶、英業達),近年來積極與生技醫療跨域合作,蓬勃發展的AI科技也已悄稍改變生技產業發展,例如精準醫療和精準健康、疾病診斷與影像醫學,也縮短藥物等研發時程。目前精準醫療多著重在疾病較末端的診療,但「上醫應醫未病之病」,更應注重在風險預防、早期診斷。

 

臺灣市場太小,生醫產業的目標要放眼國際,現今臺灣生醫產業外銷比例太低,全球醫材市場 2023 年約 5,057 億美元,臺灣只佔約 1.29%,全球藥品市場 2023 年約 1 兆 6,070 億美元,臺灣只佔約 0.19%。不過,臺灣可以從首發市場做起,好的研發成果先在臺灣完成驗證、取證、落地運應,配合新南向政策先進入東南亞市場,進而輸出至國際如歐盟、美國等。從2023 年國內生醫上市櫃營收前 10 名的企業,都是外銷導向為主。

 

楊院士建議政府檢討與鬆綁相關的法規、驗證、取證,教育方面臺灣已培養出無數的優秀工程師,但在具有綜觀全局的領導型人才培養方面則有待加強。生醫產業界要拓展自身規模,良性併購可以達成快速成的目的,規模要夠大,才有利進入國際市場。


成大鳳凰講座與會人士大合照


他也提出,臺灣生醫產業發展不應全靠健保,只靠健保是走不出去的。建議政府將醫療保健支出佔 GDP 的比重提升至 8% 以上,協助國內研發製造或具外銷實力之新藥、優質學名藥、創新醫療器材優先納入健保,並給予健保從優核價,更應善用民間力量(自付及商業保險)以補健保之不足。

 

AI 運用無所不在,臺灣健保有許多大數據,然而政府保守心態運用健保珍貴的數據。其實,全臺已有 12 家醫院與美國數據平台簽約合作,該平台的目的在整合真實世界之數據以利相關研究。臺灣擁有的健康大數據,會是 AI 的殖民地或是 AI 大國,值得省思。 


楊泮池院士演講告一段落後 與會人士踴躍提問交流


楊泮池教授為胸腔科名醫、國際肺癌研究權威,專長為內科學、胸腔及重症醫學、癌症醫學、細胞生物及分子生物學、超音波醫學。楊院士對臺灣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貢獻極為深遠,對生醫產業的發展影響重大。歷年來榮獲國內外多項重大獎項,包括教育部第 11 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發展中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學會(NAI)院士、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等。

 

成大為讓師生擁有宏觀視野、提升學術水準與量能,2024 年起設置「成大鳳凰講座」,由校長或各學院邀請國際知名學者、領域內聲望卓著人士、企業代表蒞校分享知識和經驗,以期為教學與研究注入新活力與新思維,更進一步地提高對國內外的影響力。

2 次查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